0x01 什么是逃逸

第一次听说逃逸是在雨痕学堂,一脸懵逼的百度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明确的说法,直到昨天在论坛上看到一篇关于变量逃逸的文章才明白。

因为函数都是运行在栈上的,在栈声明临时变量分配内存,函数运行完毕再回收该段栈空间,并且每个函数的栈空间都是独立的,其他代码都是不可访问的。

但是在某些情况下,栈上的空间需要在该函数被释放后依旧能访问到,这时候就涉及到内存的逃逸了。

代码:

type data struct {
    name string
}
//go:noinline
func f1()data{
    d := data{"maqian"}
    return d
}
//go:noinline
func f2() *data {
    d := data{"maqian"}
    return &d
}
func main(){
    d1 := f1()
    d2 := f2()
}

f1和f2两个函数都是创建一个变量返回,不同的是f1返回变量副本,f2返回变量指针。在大多数语言例如C/C++,类似f2的函数是不对的,因为d是一个临时变量,return过后就会被释放掉,返回毫无意义。但是在golang中,这种语法是允许的,它能正确的把d的地址返回到上层调用函数而不被释放。

正如上面所说,该函数在运行完毕后肯定是要释放的,内部分配的临时内存也要释放,所以d也应该被释放。而为了让d能被正确返回到上层调用,golang采取了一种内存策略,把d从栈拿到堆的中去,此时d就不会跟随f2一同消亡了,这个过程就是一次逃逸。

0x02 编译报告

代码中两个函数上方的go:noinline 注释是一个编译标记,让编译器不内联当前代码方便观察编译状态。因为这里代码十分简单,不给标记编译器会自动内联该段代码看不到效果。

在编译时可以通过gcflags 选项带上-m 参数查看到编译状态,-m 一共可以携带四个:

[ma@ma escape_analysis]$ go build -o app -gcflags "-m -m"
# _/data/code/go/src/test-src/level6-other/escape_analysis
./escape.go:8:6: cannot inline f1: marked go:noinline
./escape.go:14:6: cannot inline f2: marked go:noinline
./escape.go:19:6: cannot inline main: non-leaf function
./escape.go:16:9: &d escapes to heap  
./escape.go:16:9:     from ~r0 (return) at ./escape.go:16:2  
./escape.go:15:20: moved to heap: d
./escape.go:20:8: d1 declared and not used
./escape.go:21:8: d2 declared and not used

通过第四行和第五行输出很直接就能看出,在代码的第16行,即函数f2return 处,参数d产生了逃逸行为。

最后修改:2018 年 02 月 27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