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单链表

链表是一种线性结构,通过前后节点指针连接起每个节点,从结构来看就像是用一个链把所有的节点都串起来了,因此被称为链表。

它和数组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随机访问,数组的内存空间是顺序的,通过计算位置偏差就能定位到元素。而链表的节点的地址是不连续的,它无法直接通过地址定位随机访问。但是数组在以下场景就没有链表方便了:

  1. 开辟新空间:数组元素到达上限后,如需添加新元素,需要重新开辟一块更大的空间,然后把当前数组的数据拷贝过去再继续添加元素。
  2. 删除元素:删除数组元素后,需要把被删除元素后面的元素都集体前移。
  3. 移动元素:移动元素和删除类似,移动节点会导致部分节点数据迁移。

但是对于链表而言,都不存在以上问题。它不管是新增、删除甚至移动节点,都能在O(1)的时间完成。因此,在某些情况下,它更适合数组来使用。

二、单链表的操作

2.1 链表结构

链表都是由一个个节点组成的,从面向对象的特性上来说,链表和节点是两个不同的东西。每个节点至少都包含了一个数据字段和一个next节点指针,next指针指向的是下一个节点地址,而链表只需要保存一个首节点指针就行了。通过链表的首节点指针和每个节点的next指针,就可以循环遍历到节点的每一个元素了。

2.2 添加节点操作

添加节点的操作可通过下图演示:

添加节点

可以分为两步来描述:

  1. 设置新节点(B节点)的next指针为下一个节点(C节点)地址。
  2. 把插入节点(A)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新节点(B节点)。

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节点的插入。

2.3 删除节点操作

删除节点的操作图示:

删除节点

操作描述:

  1. 找到删除节点的前置节点(A节点)。
  2. 设置前置节点的next指针为删除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。
  3. 删除节点。

2.4 移动节点操作

移动节点的操作可以分解为删除和添加节点两步:

  1. 把移动节点从链表中删除。
  2. 把这个删除的节点重新插入到链表的指定位置。

三、代码描述(C++)

3.1 节点和链表定义

节点定义:

template<typename T>
class list_node {
public:
    friend class singly_linklist<T>;
    list_node() : next(nullptr) {}
    list_node(const T &data) : next(nullptr), data(data) {}
private:
    T data;
    list_node<T> *next;
};

节点的定义很简单,包含了一个T类型的数据域和next指针,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对singly_linklist类的友元定义,singly_linklist是后面要定义的链表类,通过设置友元可以方便链表类直接操作节点中的私有数据域,因为需要在链表中对节点进行新增、删除和移动等操作。

链表的定义如下:

template<typename T>
class singly_linklist {
public:
    singly_linklist() : len(0), head(nullptr), tail(nullptr) {}
private:
    size_t len;
    list_node<T> *head;
    list_node<T> *tail;
};

链表中包含了两个指针headtailhead指针是上面说的链表首元素的地址,而tail指针则是链表尾元素指针,tail指针在单链表中实际上没有很大的用途,但是在后续的双向链表和双向循环链表中都会用到,单链表中可以用作冗余字段使用。

除了首位指针以外,还有一个表示链表长度的字段,这个字段也是作为冗余使用,实际项目中如果需要获取链表长度就可以在0(1)时间返回,避免了便利链表。链表长度的设置方法也很简单:每添加一个节点,长度加一;每删除一个节点,长度减一。

3.2 添加节点

插入链表节点的逻辑很简单,代码在网上一搜也是一大把,但很少有准确并简单的实现方式。

本文中的链表(包括后续的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)都参考了linux内核中的实现方式,力求简单、高效并且准确。

链表节点的插入有头插法和尾插法,头插法的意思是把节点插到链表头部,而尾插法的意思是把节点插到链表尾部。两者逻辑不同,但是共同点就是都要插入节点到链表中,只是插入的位置不同。因此对添加节点而言,有必要把插入节点逻辑抽离出来作为私有函数供其他插入函数调用。

定义一个私有的添加节点函数(c语言中通过static关键字完成,c++通过private关键字完成),传入参数包含三个:

  • 待插入的节点new_node,因为是私有函数提供给类中的其他函数使用的,因此外部函数调用前要确保值不为空。
  • 待插入节点的前置节点prev,值可能为空(插入节点到链表首部的时候)。
  • 待插入节点的后置节点next,值可能为空(插入节点到链表尾部的时候)。

添加节点除了设置前后节点指针以外,还有一个难处理的地方就是首尾指针的赋值。

什么时机才应该重新赋值首尾指针???

更新首尾指针的地址的场景:

  1. 空链表插入新节点。
  2. 非空链表插入节点到链表首部或者尾部。
  3. 删除首、尾节点(删除的场景在下面讨论)。

可以整理出来的一个规律是:

  • 如果新插入节点的前置节点是空(此时插入节点到链表头),设置头指针为新插入的节点。
  • 如果新插入节点的后置节点为空(此时插入节点到链表尾),设置尾指针为新插入的节点。

代码如下:

/*
 * 添加节点操作,新添加的节点需确保不是空值
 * @new_node 新节点
 * @prev 前驱节点,节点可能为空(插入到首部的时候)
 * @next 后继节点,节点可能为空(插入到尾部的时候)
 */
template <typename T>
void singly_linklist::add_node(list_node<T> *new_node, list_node<T> *prev, list_node<T> *next) {
    len++;
    new_node->next = next;

    if (prev) { // 如果前置节点不为空,修改前置节点的next指针
        prev->next = new_node;
    } else { // 前置节点为空,说明放在了链表头部,设置头节点的指针
        head = new_node;
    }

    if (next == nullptr) { // 后置节点为空,说明放在链表的尾部,设置尾节点的指针
        tail = new_node;
    }
}

实现了add_node函数后,再实现头插和尾插函数就简单了:

/*
 * 插入元素到末尾
 * @data 待插入数据
 */
template <typename T>
const singly_linklist<T> &singly_linklist::push_back(list_node<T> *node) {
    if (node == nullptr)
        return *this;

    // 添加节点到末尾,前置节点是尾节点,后置节点是空
    add_node(node, tail, nullptr);

    return *this;
}

/*
 * 插入数据到开头
 * @node 待插入的数据节点
 */
template <typename T>
const singly_linklist &singly_linklist::push_front(list_node<T> *node) {
    if (node == nullptr)
        return *this;

    // 添加节点到开头,前置节点是空,后置节点是头节点
    add_node(node, nullptr, head);
  
    return *this;
}

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两个函数的返回值都是const singly_linklist &,在函数结束后都返回*this,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持链式表达式。

3.3 删除节点

删除节点和添加节点一样,难处理的地方就是首尾指针的赋值(也就是上面添加节点时说到的需要处理但是还没有处理的的第3点)。

删除节点时处理首尾指针的规律和插入节点一致:

  1. 如果删除节点的前置节点是空(删除的是头节点),设置头节点指针为删除节点的后置节点。
  2. 如果删除节点的后置节点是空(删除的是尾节点),设置尾节点指针为删除节点的前置节点。

代码如下:

/*
 * 删除节点,待删除的节点请确保不是空值
 * @del_node 待删除节点
 * @prev 前驱节点
 * @next 后继节点
 */
template <typename T>
void singly_linklist::remove_node(list_node<T> *del_node, list_node<T> *prev, list_node<T> *next) {
    len--;
    del_node->next = nullptr;

    if (prev) { // 如果存在前置节点,更新前置节点的next指针
        prev->next = next;
    } else { // 不存在前置节点,删除的是头节点,更新头节点的指针
        head = next;
    }

    if (next == nullptr) { // 不存在后置节点,删除的是尾节点,更新尾节点指针
        tail = prev;
    }
}

对比remove_node和add_node的函数实现可以看到,函数开头都没有对新增节点或删除节点做合法校验。

不校验的意义在于两个都是内部函数,提供给内部其他函数使用的,其他函数在外层调用的时候已经判断参数合法性了,函数内已经确保不会为空。

在实现remove_node之后,需要再实现的一个功能是找到前置节点,因为删除节点要先找到前置节点才能调用。查找前置节点函数find_prev的操作为:

/*
 * 查找某个节点的前一个节点
 * @node 当前节点
 * @return 如果存在上一个节点,返回上一个节点的地址,否则返回nullptr
 */
template <typename T>
list_node<T> *singly_linklist::find_prev(list_node<T> *node) {
    list_node<T> *p = head;
    if (node == nullptr)
        return nullptr;
  
    // 遍历链表查找前置节点
    while (p != nullptr) {
        if (p->next == node) {
            return p;
        }
        p = p->next;
    }
    return p;
}

有了find_prev之后,对外的remove函数就可以实现了:

/*
 * 删除节点
 * @node 待删除节点
 */
template <typename T>
const singly_linklist &singly_linklist::remove(list_node<T> *node) {
    list_node<T> *prev;
    if (node == nullptr)
        return;

    // 找到前置节点
    prev = find_prev(node);

    // 删除节点
    remove_node(node, prev, node->next);

    delete node;
}

基于remove函数实现pop_frontpop_bak

// 弹出首元素
template <typename T>
const singly_linklist &singly_linklist::pop_front() {
    remove(head);
}

// 弹出尾元素
template <typename T>
const singly_linklist &singly_linklist::pop_back() {
    remove(tail);
}

四、单元测试

测试头插法:

TEST(singly_linklist, push_front) {
    int i;
    singly_linklist<int> list;
    const list_node<int> *p;
    vector<int> v{1, 2, 3};

    list.push_front(3).push_front(2).push_front(1);
    EXPECT_EQ(3, list.get_len());

    p = list.get_head();
    for (i = 0; i < v.size(); i++) {
        EXPECT_EQ(p->get_data(), v[i]);
        p = p->get_next();
    }
    EXPECT_EQ(p, nullptr);
}

测试尾插法:

TEST(singly_linklist, push_back) {
    int i;
    singly_linklist<int> list;
    const list_node<int> *p;
    vector<int> v{1, 2, 3};

    list.push_back(1).push_back(2).push_back(3);
    EXPECT_EQ(3, list.get_len());

    p = list.get_head();
    for (i = 0; i < v.size(); i++) {
        EXPECT_EQ(p->get_data(), v[i]);
        p = p->get_next();
    }
    EXPECT_EQ(p, nullptr);
}

测试获取前置节点:

TEST(singly_linklist, get_prev) {
    int i;
    singly_linklist<int> list;
    const list_node<int> *p;
    list_node<int> *node1, *node2, *node3;

    // 插入3个节点
    node1 = new list_node<int>(1);
    node2 = new list_node<int>(2);
    node3 = new list_node<int>(3);
    list.push_back(node1).push_back(node2).push_back(node3);
    EXPECT_EQ(3, list.get_len());

    p = list.find_prev(node1);
    EXPECT_EQ(p, nullptr);
    p = list.find_prev(node2);
    EXPECT_EQ(p, node1);
    p = list.find_prev(node3);
    EXPECT_EQ(p, node2);

}

测试删除节点:

TEST(singly_linklist, remove) {
    int i;
    singly_linklist<int> list;
    const list_node<int> *p;
    list_node<int> *node1, *node2, *node3;

    node1 = new list_node<int>(1);
    node2 = new list_node<int>(2);
    node3 = new list_node<int>(3);

    list.push_front(node1);
    list.push_back(node2);
    list.push_back(node3);

    // 删除中间节点
    list.remove(node2);
    EXPECT_EQ(node1, list.get_head());
    EXPECT_EQ(node3, list.get_tail());
    EXPECT_EQ(node1->get_next(), node3);

    // 删除头节点
    list.remove(node1);
    EXPECT_EQ(node3, list.get_head());
    EXPECT_EQ(node3, list.get_tail());
    EXPECT_EQ(node3->get_next(), nullptr);

    // 删除尾节点
    list.remove(node3);
    EXPECT_EQ( list.get_head(), nullptr);
    EXPECT_EQ( list.get_tail(), nullptr);
}

测试结果:

最后修改:2020 年 01 月 31 日
喜欢就给我点赞吧